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学改革与探索
时间:2024-09-25

一、课程体系更完善

在新文科、新农科战略指引下,构建“国贸+”课程体系,围绕“经济、贸易、商务”的知识结构,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交叉与渗透,本专业是山西省高校中惟一文农交叉融合的专业,利用山西农业大学在新农科方面的优势,开设了《农学概论》,将《农产品贸易》由专业选修课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既懂外贸知识又懂农业发展相关技术;要求学生选修“农林动”相关课程,如《畜牧学概论》、《动植物检疫》等,凸显农业特色。

在课程中融入跨境电商、“一带一路”建设、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大数据分析等的相关内容。根据专业课程的先后衔接,具体修改了部分课程的开课学期,使课程先后衔接更加合理,符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逻辑和梯度性。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实习单位评价等,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重视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引入企业评价和行业认证等外部评价机制,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1.教材编写质量不断提高

苏国贤老师主编完成高等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课程教材——《国际贸易学》(第五版)(2023年),2024年8月,教材提交“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申报;

苏国贤老师参编的《农业经营与管理》(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获2023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

姚晓萍老师主编完成《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实务研究》教材(2023年);

姚晓萍老师副主编完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创新创业基础》(2024年)。

2.教学资源建设不断充实

2023年专业教师团队完成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的线上资源的课程录制,《管理学原理》、《国际结算》线上资源已开设两学期。

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自建了包括案例库、数据库、政策库等在内的线上教学资源;利用超星、智慧树、雨课堂平台中的相关链接资源,补充完善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有效推进

落实“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专业不断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专业任课教师利用慕课、超星、智慧树等平台,建立《管理学原理》、《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核心5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完善教学资源,尝试使用平台各项教学功能,如构建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知识图谱,不断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2.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

李琳璐老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2022年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认定课程,2个课程思政案例入选《耕土耘心山西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集选(2022)》;2023年该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在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展播,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说课视频等教学资源。

3.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常态化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专业教师教学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的变化,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将最新的国际贸易政策、市场动态、技术创新等内容融入课程中;关注国际贸易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教师开展常态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基于OBE理念,采用“翻转课堂”、“PBL”、小班化探究式讨论、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实训、项目驱动等教学手段,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创新性、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与时俱进,探索数字化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推动教学模式的革新,开阵虚拟仿真实验,国贸专业现有国际结算实训系统、国际贸易仿真综合实训系统、外贸综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系统3套仿真模拟实验系统,满足国际结算、贸易实务等专业必修课的虚拟实验需求。2023-2024年共有325人次完成《国际结算》虚拟仿真实验10项内容和《贸易一体化》的仿真实验,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5.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来,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共申报省级、校级教改项目20余项,获批6项,其中主持4项,参与2项;拟推荐参与省里评审的2项;发表教改论文3篇。

李琳璐老师获批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文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国际贸易实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22年)

姚晓萍老师主持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山西农业大学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云生态体系建设(2023年)

李琳璐老师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一般性教学改革创新立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融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农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2023年)

姚晓萍老师参与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一般性教学改革创新立项项目——农经学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2023年,第一参与人)

王喜鹊老师参与获批山西省高等学校一般性教学改革创新立项项目——涉农高校“专业教育+课程思政+耕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2023年,第四参与人)

刘铁柱老师获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OBE视角下商贸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索(2024年)

丁雪瑞老师拟推荐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知识图谱《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24年)

刘艳丽老师拟推荐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OBE理念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理论+实验+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改革与实践(2024年)

亢秀萍,李林,王喜鹊.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研究——以经管院“1234”工程为例.水文化,2023(09):3-7

李琳璐,苏国贤.新文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经贸教育,2023(12):119-122

仇欢欢,王喜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高校深化校企合作路径优化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现代农业研究,2024(05):71-74

四、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邀请校外实务领域的兼职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如《国际结算》课程邀请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国际合作公司外贸总经理郝泽兵线上进行国际结算方式流程实操讲座;邀请久悟(山西)文化互联有限公司团长联盟创始人董建国进行跨境电商选品及实务操作实训指导;山西芮城县冠农果品有限公司经理宋超、山西临猗县皓美果蔬股份有限公司杜红羌进行山西果业出口实训讲座及业务流程实训指导,使学生了解国际市场商品交易的最新动态,强化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姚晓萍老师兼职太谷启明星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企业策划师,从事农产品营销及品牌策划工作,参与山西广灵县、代县等黄芪产业项目的规划设计运作;为运城果业、山西跨境电商提供国际贸易咨询、政策解读等业务服务;刘铁柱、姚晓萍老师作为省科技厅下派的农业科技特派员长期在山西农村从事农产品贸易相关的技术、管理服务,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