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6月23日至27日,山西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系主任刘豪等教师带领发展2201班45名本科生,赴晋中市榆次区车辋村、要村、东长寿村、逯村、王都村、西白村、祁县东城村等7个行政村,开展为期5天的农户经营生产行为专业调研。
本次调研由刘豪等教师全程指导,采用"本科生+研究生"协同调研模式,45名本科生与4名研究生分为24个调研小组。出发前,刘豪老师组织专题培训,优化问卷设计,涵盖基本信息,土地资源与经营状况,生产经营及其收支结构情况,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与电商销售,农村养老等六个板块,并强调田野调查的规范性和访谈技巧。
调研团队采用"问卷+深度访谈+参与观察"三位一体的调研方法,科学设计抽样方案,确保样本覆盖不同经营规模、年龄结构和产业类型的农户。在5天的实地调研中,团队累计完成有效问卷超过800份,获取了包括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技术采纳意愿、市场销售渠道等在内的多维度数据。调研过程中,研究生带领本科生组成调研小组,通过标准化问卷确保数据可比性,同时结合深度访谈捕捉农户决策背后的复杂动因,实现了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有机结合。
调研期间,刘豪等教师高度重视调研过程的学术规范性,每日晚间组织"调研复盘会",通过三个环节提升调研质量:一是问题研讨,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典型现象展开学术讨论;二是方法优化,根据实地情况调整次日调研策略;三是数据核查,对各组当日采集的问卷进行逻辑校验。这种"白天实践+晚上研讨"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次大规模田野调查充分体现了我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办学理念,展示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科研反哺"的闭环培养特色。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建设更多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








(图文/农村区域发展2201班在各村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