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团学快讯>>正文

农业经济管理学院赴灵丘县社会实践队实践纪实(一)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9日 10:00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暑期“三下乡”活动是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高社会化能力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它为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2022年7月8日,山西农业大学赴灵丘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河南村进行实践。

7月8日早上8:00,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学校门前整装待发。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实践队顺利抵达灵丘县。在灵丘县城实践队受到团中央驻灵丘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维熙、队员张炯,张鑫和张子卓等的热情迎接。经过简单地休整,实践队在工作队队长张维熙的带领下前往灵丘县东河南村进行社会实践。在东河南村,村支书王东升首先带实践队参观了村里的苗木基地和“十里花溪”文旅项目。东河南村苗木基地投资300余万元,现占地面积190亩,栽植油松、云杉、柳树等10余种观赏苗木。“十里花溪”文旅项目依托唐河水库,结合河道治理,初步形成蓄水水面,景观2400平米、漂流河道1000米、花海8700平米,为唐河东河南段治理提供了一个基本样板,已经成为东河南村一道亮丽景观。


随后,各实践队员前往东河南村综治中心进行座谈。会上,张维熙队长介绍到,东河南村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作用,促进灵丘县乡村振兴特色村建设,打造“十里花溪”产业文化品牌,建设“东河南村数字乡村治理系统”,搭建“共青团东河南村青年服务平台”,开展乡村青少年“两助两帮”行动,立足共青团实际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东河南村已建立了3个合作社,但合作社发挥效用不明显,大多苗木都是个人进行售卖,量少价低,经济效益较差,“十里花溪”产业文化品牌建设也进入瓶颈期,缺乏创新点和亮点。

实践队指导老师赵敏针对以上问题做了解答和指导,提出要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促进苗木基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充分利用冬奥会苗木供应基地优势,打造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加强产销协同、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当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村庄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充分利用十里花溪、红色旅游资源等优势打造优质团学研学基地,促进农、林、文、旅、商、居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统一结合的大提升,全力推动东河南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面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苗木育种方面,王慧老师提出要注意品种的选择,建议尝试栽培附加值更高的盆栽,并就一些苗木种植技巧和技术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

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东河南村的基本状况及产业发展情况,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发扬“实干”精神,敢于担当、锤炼本领,才能筑牢信仰之基,助力乡村振兴。(王瑞娜  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