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方案>>正文

农业经济管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1版)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4日 09:31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y Management

(专业代码: 120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团队精神、求实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独立思考、终身学习、追踪国际前沿、沟通与表达、积极主动应对变化能力,掌握政策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能够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培养的毕业生毕业5年以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熟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方法与技术,具备科学基本素养,并能将其综合应用于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系统分析、政策研究、策划分析、经营管理与决策,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

2.掌握现代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农林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产业经济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统计分析、社会经济调查、策划规划、创新创业等基本技能。

4.具备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及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具备管理能力与领导能力,能够就工作领域的核心问题与业界同行交流合作,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核心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5.熟悉并掌握本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资料查阅、综合分析、正确处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跟踪和赶超国际前沿发展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6.掌握本领域国内外发展的新动态,能够结合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需求,自主学习、掌握新的科技知识与管理知识,并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中,不断适应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调查、研究、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政策研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业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专业素养和身体素质。

1.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素养。

1.2具有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自主获取和更新相关知识的能力。

1.3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要求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其综合应用方法,熟悉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了解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2掌握产业经济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统计分析、社会经济调查、策划规划、创新创业等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2.3熟悉国家农业、农村的经济管理制度、政策和法规,了解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的经济管理制度、政策和法规。

3.能力要求

具备自主获取和更新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能力,具备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必要的书面与口语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3.1.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3.2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3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3.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3.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计量经济学、农产品国际贸易、会计学、统计学、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管理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实习、认知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实验

五、学制与学位

制:四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结构

本专业总学分156.5+(1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32.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专业代码: 12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山西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的需求,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熟悉农村区域发展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发展问题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会计、统计、农村调查、土地利用规划与测量、区域发展规划、计算机等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相关规划制图技术、调研方法和统计方法、管理和经济理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沟通与表达、积极主动应对变化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教学研究机构等从事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推广咨询、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5年以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熟悉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掌握农村相关调研方法和统计方法,具备农业生产、农产品成本核算、农村经济效益的调查和统计能力,能够通过农村社会和经济调查解决农村经济社会问题或现象的能力,熟悉设计解决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研究方案,开展农村经济社会问题思考的实践活动,并能统计分析“三农”相关数据,形成农村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调查报告,为农村经营管理和乡村治理奠定基础。

2.具有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熟悉农村区域发展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能够正确处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问题,熟悉所从事农村政治、生态文明、产业经济和技术进步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履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责任。

3.熟悉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相关规划制图技术,具备科学基本素养,并能将其综合应用于农村和农业发展规划相关领域的区域资源经济统计、土地资源规划、测量、规划设计、系统分析、以及农村和农业发展规划与决策,正确合理地评价农村区域规划方案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能够根据区域规划行业发展和相关政策掌握前沿知识。

4.熟悉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熟悉并掌握农村区域发展领域的管理和经济手段,能够分析农村金融、会计、审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问题,并能够设计满足相应农村社会发展需求、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具有从事处理农村事务和经济发展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调查、评估与处理。

5.拥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熟悉农村资源环境、技术、涉农工程项目和电商的情况,解决农村资源与技术发展的问题,能够推动农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6.掌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资料查阅、综合分析、正确处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能够结合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需求,自主学习、掌握新的农业科技与农村管理知识,并应用于农村区域发展的管理实践中,不断适应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二、毕业要求

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1.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专业素养和身体素质。

1.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专业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掌握农村治理技能,能够运用农村区域发展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组织的管理问题。

1.3文化素质。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

1.4身心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毕业要求2.知识要求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农村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其综合应用能力,熟悉中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与农业发展趋势,了解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1基础性知识。熟练掌握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农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2.2专业性知识。系统掌握管理学、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学、农村调查研究方法等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

2.3 通识性知识。选修有关四史教育、人文素养与文化传承、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毕业要求3.能力要求

具备自主获取和更新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能力;具备农村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必要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3.1知识获取能力。能够应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

3.2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应用农村区域发展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3.3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组织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新。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农业经济管理、管理学

核心课程:农村发展概论、农业推广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学、农村调查研究方法、管理信息系统

四、实践教学环节

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

五、学制与学位

制:四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结构

本专业总学分156.5+(1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32.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Marketing

(专业代码: 1202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对经营之道与商业模式创新等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及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跨学科三农领域相关知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思考、终身学习、沟通与表达、积极主动应对变化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或进一步深造、从事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的毕业生毕业5年以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可很好适应市场营销业务和管理工作。

2.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具有时代精神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及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

3.具有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解决营销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熟悉市场营销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具有正确营销价值观;熟悉农产品营销知识,在服务三农、开拓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发挥作用。

5.熟悉并掌握本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资料查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研究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6.能够结合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需求,自主学习、掌握新的营销管理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营销实践中,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知识要求

1.1基础性知识。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1.2专业性知识。系统掌握管理学、会计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

1.3 通识性知识。选修有关四史教育、人文素养与文化传承、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毕业要求2:能力要求

2.1知识获取能力。能够应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

2.2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应用营销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2.3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组织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新。

毕业要求3:素质要求

3.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专业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掌握创新创业技能,能够运用营销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组织的管理问题。

3.3文化素质。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

3.4身心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应矩阵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参考附表1、附表2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调研、销售管理、农产品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品牌管理、物流管理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认知实习、营销模拟训练、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

五、学制与学位

制:四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结构

本专业总学分156.5+(1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3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5学分。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专业代码:1206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物流学科相关专业理论与方法,熟悉农产品物流知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适应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能够在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采购管理及相关领域从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物流运营等与物流相关领域的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物流企业及大型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等单位的物流部门,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管理工作。

培养的毕业生毕业5年以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可很好适应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工作。

2.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时代精神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及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

3.具有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系统分析、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熟悉物流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具有正确的物流管理价值观;熟悉农产品物流知识,在服务三农、规划农产品供应链,提供农产品物流服务方面发挥作用。

5.熟悉并掌握本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资料查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物流管理问题研究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6.能够结合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需求,自主学习、掌握新的物流管理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物流实践中,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流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物流管理方法与物流设备设施操作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符合以下要求:

毕业要求1:知识要求

1.1基础性知识。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1.2专业性知识。掌握本专业类所需的管理学、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学等等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掌握必要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物流系统优化理论与运营管理方法、采购管理理论与方法;

1.3 通识性知识。选修有关四史教育、人文素养与文化传承、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毕业要求2:能力要求

2.1知识获取能力。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跨语言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应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独立地获取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

2.2知识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历程、现状、趋势和学科前沿,具备将所学习的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专业实践之中的基本工作技能,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2.3创新创业能力。具备以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实践的创新能力,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毕业要求3:素质要求

3.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和三农情怀;

3.2 专业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够运用物流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物流管理问题。

3.3文化素质。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跨语言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3.4身心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管理运筹学、供应链管理、物流学概论、运营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农产品物流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课程实践、物流模拟训练、认知实习、第二课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五、学制与学位

制:基本学制为4年。

授予学位:符合规定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结构

本专业总学分156 +(1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31.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5学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专业代码: 0204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市场经济与贸易活动发展需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掌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和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经济贸易状况,了解世界农产品贸易概况,能够熟练使用一门外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企业、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研究等工作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预期学生毕业5年以后能达到的目标:

1.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道德信念,提升经济与贸易领域相关工作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

2.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明显提升,能够主动利用新知识和方法用于本领域实践工作;

3.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能够就工作领域的核心问题与业界同行交流合作,善于解决问题,能够成为团队骨干或领导有效发挥作用;

5.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紧跟国内外经济发展与贸易形势,掌握最新经贸动向,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工作能力,适应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知识要求

1.1基础性知识。熟练掌握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1.2专业性知识。了解从事国内外经济与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惯例,掌握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商贸英语函电等国内外经济与贸易活动专门知识的基本原理,熟悉商务活动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以及商务文书的中外文写作规范。

1.3工具性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及互联网等相关知识。

1.4通识性知识。通过必修思想道德与法治、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选修四史课程、人文素养与文化传承、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创新精神与创业实践、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等通识性课程,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毕业要求2.能力要求

2.1.知识获取能力。能够利用现代科技与信息,通过课堂、网络、文献、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

2.2知识运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和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

2.3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具备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4
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读、听、说、写、译等各个方面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要求3.素质要求

3.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富于进取,具有团队意识。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全球化视野,对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3.3
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发展动态,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贸政策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知识,掌握商务经营活动中的操作技巧,具备从事经济贸易理论研究或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
 3.4
身心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应矩阵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对应矩阵(参考附表1、附表2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学、国际结算、商务谈判

四、实践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课程实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创新创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五、学制与学位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结构

本专业总学分158 +(1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3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卓越农林管理人才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y management(Excellen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management personnel experimental class)

(专业代码: 120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乡村振兴、山西农谷等国家和省级战略需求,以宽厚基础、差异教育、融通国际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素养和系统、厚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农林科学等理论知识,具备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远大抱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研究生教育及农林企业、政府机构培养和输送具有进一步深造能力、能服务乡村振兴、胜任相关管理工作的高层次、重创新、有竞争优势的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

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5年以后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熟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相关方法与技术,具备科学基本素养,并能将其综合应用于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系统分析、政策研究、策划分析、经营管理与决策,能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

2.掌握现代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管理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农林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产业经济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统计分析、社会经济调查、策划规划、创新创业等基本技能。

4.具备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及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具备管理能力与领导能力,能够就工作领域的核心问题与业界同行交流合作,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核心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5.熟悉并掌握本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备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资料查阅、综合分析、正确处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跟踪和赶超国际前沿发展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6.掌握本领域国内外发展的新动态,能够结合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需求,自主学习、掌握新的科技知识与管理知识,并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中,不断适应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调查、研究、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政策研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业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专业素养和身体素质。

1.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洞察国家三农基本情况与问题,具有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具有健康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自主获取和更新相关知识的能力。

1.3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要求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其综合应用方法,熟悉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了解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并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2掌握产业经济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统计分析、社会经济调查、策划规划、创新创业等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2.3熟悉国家农业、农村的经济管理制度、政策和法规,了解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的经济管理制度、政策和法规。

3.能力要求

具备自主获取和更新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能力,具备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必要的书面与口语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3.1.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3.2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3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3.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3.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黑体,小四】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计量经济学、农产品营销学、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管理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实习、认知实习、毕业实习、专业课实验

五、学制与学位

制:四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结构

本专业总学分155.5+(1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30.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6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