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农业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我一直渴望将课堂专业所学运用到实际中。这次,感谢老师给予的机会,让我和同学们踏上了长治沁源县长征村蒲公英小镇的土地,开启了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这段经历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

图1:出发前的动员大会

图2:出发前合影留念
“菌棚探秘寻真知,科技兴农展新姿。”初入蘑菇大棚,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菌丝的清香。技术员带领我们细致观察大棚构造,棚顶采用的不同结构、不同设计都是农户们以及指导人员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试验多年的成效,每一层都具有着不一样的作用,凝结着当地农民的智慧。在我们调研过程中,技术员指着排列整齐的菌棒介绍,判断菌棒是否变质也有窍门:表面出现绿霉,明显软烂的,属于杂菌污染型变质;表面出现红斑的是红曲霉;若菌棒出现异味或菌丝异常,大概率是有害杂菌感染,需及时通风、降低湿度。触摸着这些培育成果,我真切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为乡村产业注入的强大动力。

图3:技术员为我们讲解菌棒生长的条件
白天,我们走进乡村教室,助力支教。“稚子求知眸似星,课堂授业意难平。”孩子们纯真的脸庞和对知识的渴望,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前一天我们精心准备课程,提前准备课堂小活动所需要的教具及上课时所需的PPT,推广普通话、民法典普及样样不落,课上我们耐心讲解,用小视频、趣味游戏与文字内容和生动的讲解相结合,希望能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夜幕降临,我们摇身一变,成为直播助农的 “新农人”。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面对镜头,热情推介当地特色皂类产品。“屏幕架起连心桥,农货畅销乐陶陶。” 看着观看人数及订单成交额不断增加,我们满心欢喜,真切体会到电商助农的巨大潜力。

图4:实践队员们热火朝天的支教准备

图5:支教队员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图6:实践队员直播助农,助力当地产品增收创收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蒲公英小镇,我们背着相机穿梭在乡间小路,拍摄美景美食,制作视频,利用视频平台对当地进行宣传。“镜头定格乡韵美,佳肴美景待君归。”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这座小镇走进更多人的视野。闲暇时,我们与阿姨、奶奶们共跳广场舞,舞步飞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融入了乡村生活。此外我们还参观当地的非遗文化展馆,对当地的非遗文化进行参观学习,将优质文化资源进行传播。

图7:参观当地非遗文化展馆
“陈列馆中忆往昔,旧址斑驳诉沧桑。”在太岳军区陈列馆和旧址,泛黄的照片、陈旧的枪炮,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采访退伍老兵时,他们讲述的战斗故事及爱国情怀,让我们深刻理解了 “信仰” 二字的分量。入户调研时,我们与村民围坐炕头,“炕头细语问农事,药材种植探良方。”村民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中药材种植的基本情况,种植经验,让我们对当地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致富带头人、养殖大户的专访,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

图8:实践队员追溯红色记忆、重走红色足迹

图9:调研队员与当地农户合影
消夏晚会是此次实践的高潮。“携手筹备消夏夜,舞台绽放青春彩。”我们与村民共同编排节目,精心准备,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当我们表演的四个节目赢得阵阵欢呼与喝彩时,我知道,我们已经真正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一部分。

图10:队员们与当地村民合力举办消夏村晚
十天的实践,是一次成长的蜕变。我在田间地头读懂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在与村民的相处中明白了责任与担当。“青春建功正当时,乡土逐梦不停息。”未来,我将带着在沁源的所学所悟,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素材来源:王婧祺
图片来源:王婧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