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农业大学1331财务管理课程网站精品课程!

灵空山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3日 00:08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林业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1622

目 录

1总论.....................................................................................................3

1.1项目提要....................................................................................3

1.2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4

1.3可行性研究结论.........................................................................5

2基本情况.............................................................................................5

2.1保护区概况.................................................................................5

2.2保护区管理机构基本情况........................................................16

3保护区现状评估................................................................................17

3.1保护区保护价值及示范效应....................................................17

3.2现有能力状况...........................................................................22

4上期资金使用情况及取得成效.........................................................24

5利用补助资金需解决的主要问题.....................................................24

5.1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24

5.2褐马鸡种群(DNA)遗传结构研究........................................25

5.3固定样线、样地连续监测........................................................25

5.4门户网站建设...........................................................................25

5.5投食点建设...............................................................................26

5.6房屋修缮及保护设施设备常规维护.........................................26

5.7保护管理设施设备建设项目....................................................26

5.8珍稀野生动物救助...................................................................26

6项目建设方案....................................................................................26

6.1建设依据..................................................................................26

6.2指导思想..................................................................................28

6.3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28

6.4项目管理..................................................................................33

6.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5

7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36

7.1投资预算..................................................................................36

7.2资金来源..................................................................................37

8项目建设成效评价.....................................................................37

 

1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新建

1.1.3项目实施单位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1.4项目法人代表

徐峰

1.1.5主管单位

山西省林业厅

1.1.6项目实施范围

项目实施范围为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区

1.1.7主要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包括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鸟类专项调查、褐马鸡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固定样地样线连续监测、门户网站建设、投食点建设,上述项目的实施实行项目实施负责制,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择优录用有专业资质的项目施工单位。

1.1.8项目实施目标

全面掌握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现状,摸清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提高对主要保护对象的监测与保护能力;掌握保护区鸟类各种群在保护区内的出现频次及分布地点;建立保护区褐马鸡的种群基因库,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在上一次固定样地样线监测的基础上,对固定样地样线进行连续的监测,了解野生动植物的种群动态;建立保护区门户网站,增强保护区信息的透明度;加强保护区基础建设,科学发挥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服务功能。

1.1.9项目实施期限

2016年1月-2016年12月。

1.1.10项目预算投资

项目建设预算总投资300万元。

1.1.11资金筹措

该项目建设预算总投资300万元,全部申请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

1.2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识别因子:

级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规模:中型(总面积10116.8hm2)

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对象: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油松森林生态系统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金钱豹、原麝等。

1.3可行性研究结论

该项目的建设内容是根据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标准和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详细论证后提出来的,有极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该项目可行。

 

2基本情况

 

2.1保护区概况

2.1.1地理位置与范围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沁源县西南部与古县、霍州市交界处的太岳山脉中段深山腹地,西靠主脉霍山,北接绵山,南近黄梁山,东临沁洪公路。地处东经111°59′27″-112°07′48″,北纬36°33′28″-36°42′52″,总面积10116.8 hm2。行政区划隶属于沁源县灵空山镇、韩洪乡和古县北平镇。

2.1.2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山岩地质主要为奥陶系白云岩、石灰岩夹页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和寒武系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的并层,少量太古界变质杂岩。地貌属于大起伏喀斯特侵蚀中山地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地壳发生变异,大面积基岩裸露,沟谷切割较深。灵空山山中心三条沟壑交汇,形成一片奇险的深谷。整个地势东、北、西三面高,南面低,呈簸箕形。境内海拔高度在1356 m-2056 m之间,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600 m,最高山峰海拔为2056 m。

(2)气候

保护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明显,春季多风干燥、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少雨凉爽、冬季少雪干旱的特点,由于受海拔、地形和森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内空气湿度较大,形成典型的山区小气候。保护区年平均气温6.2℃,日均温度≥10℃的年积温3000℃,年日照2600 h,植物生长期110 d-125 d,年均降雨量662 mm,集中在7-9月中,占全年的74.8%,无霜期145 d左右。春旱、秋霜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3)水文

保护区的水系属黄河水系,是黄河一级支流沁河的水源涵养区。黄河一级支流沁河(山西省内仅次于汾河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沁源县境内,经沁源、阳城等县进入河南境内,在河南沁阳接纳丹河后转向正东,在武陟附近汇入黄河,全长450 km,流域面积1.35万km2。发源于保护区境内(灵空山镇北部黑峪村黑峪沟)的季节河叫“龙头河”,又称柏子河、中峪河,是沁河的一级支流,流域东西长12.6km,南北46.2km,西北东南流向,总面积268 km2。河流起源于灵空山镇北部黑峪村黑峪沟,流经灵空山镇北山村、西吴村、杆子坪村、柏子村、水泉坪村等,在龙头村东从沁河右岸归入沁河,属山区泉溪性水流,呈树枝状河系。流域年平均降水量686.5 mm,年际变化幅度大,年蒸发量1546.2 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柏子河年径流主要为洪水径流。

保护区地下水在山西省地下水富水性分区中属贫水区,单井出水量3-10 m3/h,泉水流量0.1-1.0 L/s。地下水类型属碎屑岩类裂隙水(SL),其形成、分布与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多样,地下水和地表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相互补给关系。

(4)土壤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为石灰岩、白云岩等母岩上发育而成的山地褐土、山地淋溶褐土和山地棕壤,区内土壤类型共分为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潮土、新积土、粗骨土、石质土7个土类,8个亚类,14个土属,33个土种。

海拔2000 m以上的山顶平台、缓坡处分布着山地草甸土,该土全部为自然土壤,下限与棕壤、淋溶褐土等衔接;海拔1700 m-2056 m的中山区分布着棕壤,其上限与山地草甸土接壤,下限与褐土中的淋溶褐土亚类衔接,有时亦与之呈复域存在,其所处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海拔1380 m-2000 m的山地、丘陵、沟谷分布着褐土,从垂直地带上讲,保护区内褐土可分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褐土两个亚类。其中,山地淋溶褐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356 m-2000 m的林冠下,一般上接棕壤或复域分布,下为山地褐土,该类型土壤占全区的62.3%,土体中进行着比较强烈的淋溶脱钙和淋溶黏化淀积化过程,属中厚土层,土壤呈中性,pH值6.7-7.5;山地褐土主要分布在1356 m-1600 m的中山地带,多分布于淋溶褐土之下,或是复域分布,土体中有较明显的黏化层和钙积层,表层石灰反应或弱反应,pH呈中性或微碱性。

2.1.3自然资源

1)植被与野生植物资源

灵空山属太岳山系,位于太岳山中段深山腹地,背靠太岳山主脊霍山,处于我国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区内基岩裸露,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多样,水热条件变化较大,因此植物群落复杂多样。根据《山西植被》的自然植被分类系统将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划分为6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27个群系。

随着气温和雨量的变化,植被呈明显的垂直分布。海拔1350 m-1500 m为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及草丛带,主要有沙棘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黄刺玫灌丛,荆条、酸枣、白羊草灌草丛,蒿类草丛等;海拔1500 m-1800 m为落叶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带,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如山地落叶阔叶杂木林、山地杨桦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有油松林,辽东栎林,鹅耳枥、槭、漆杂木林,山杨林,白桦林;海拔1800 m-2056 m为针叶林带,主要植被类型为针叶林,如华北落叶松林等。

根据科考调查结果及统计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种子植物95科407属816种,占山西省种子植物的63.8%,47.5%,35.6%,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5种,分别占山西省裸子植物的28.6%,23.1%,20.0%;被子植物93科404属811种,占山西省被子植物的65.5%,47.9%,35.8%。共有孢子植物2门21科33属47种,其中苔藓7科14属15种;蕨类植物14科19属32种。

灵空山保护区内较为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蕴藏了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其中,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1987年国家环保局、中科院植物所修订出版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中保护区有三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种,分别是胡桃楸、野大豆、刺五加、水曲柳、无喙兰;1999年8月4日国家林业部、农业部4号令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保护区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为野大豆,水曲柳;2004年11月公布的《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有8种;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订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中保护区有12种。

此外,灵空山保护区是全国天然油松林的分布中心,并且所拥有的古树名木多达86株,素有华北地区“油松之乡“美誉的宝地,不仅仅是全国天然油松林的集中区,而且还是全国油松林的优良种源区,极有历史性和独特性。

(2)野生动物资源

灵空山保护区特殊的地理区位,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育提供了优越条件,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经初步调查并参考以往的研究资料,保护区分布的陆栖脊椎动物25目64科215种,占山西省陆栖脊椎动物总数的48.98%。其中两栖类1目3科5种,占山西省两栖类总数的38.1%;爬行动物隶属于2目5科12种,占山西省爬行动物总数44.4%;鸟类16目40科164种,占山西省鸟类总数的50%;哺乳动物6目16科34种,占山西省哺乳动物总数的47.9%。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215种陆栖脊椎动物,属于古北界共有136种,占本区陆栖脊椎动物总数的63.3%;东洋界15种,占总数的7.0%;广布种64种,占总数的29.7%。由此可见,本区域古北界种类占明显优势,仅有少量东洋界种类侵入,动物区系明显表现出古北界特征。

保护区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27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有褐马鸡、黑鹳、金雕、金钱豹、原麝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有鸳鸯、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毛脚鵟、乌雕、苍鹫、白尾鹞、鹊鹞、猎隼、游隼、燕隼、灰背隼、阿穆尔隼、红隼、勺鸡、小杓鹬、红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石貂、青鼬27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主要有白鹳、黑鹳、褐马鸡、小杓鹬、领角鸮、长耳鸮、短耳鸮、红角鸮、雕鸮、豹、豺、原麝等。

经实地调查灵空山保护区多处森林生境均有褐马鸡分布,其中以草沟、水管沟、灵空山林场南大梁为集中分布区。初步调查,保护区内约有6个自然群,种群数量约120-150只。灵空山保护区是山西省近年来发现的褐马鸡新的自然分布区,地理位置处于吕梁山褐马鸡种群向太岳山扩散的核心地带。这对于吕梁山、太行山两地褐马鸡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防止种群衰退,实现褐马鸡种群数量的恢复和增长,完善褐马鸡保护体系,保护、观察、研究褐马鸡自然种群的扩张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1.4功能区划

按照区划原则、依据,在现地调查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对象的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结合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自然区划方法进行功能区的区划,即以明显山脊、溪河、沟谷及林道等地形地貌作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区划界线。

(1)核心区

核心区是油松林和褐马鸡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群落集中分布的区域,实施绝对保护,严禁任何形式的采伐、狩猎、旅游等活动,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核心区,以保持其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生长栖息环境不受人为干扰,让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更新和繁衍。除必要的保护监测设施和生态定位观测活动外,不得设置和从事任何影响或干扰生态环境的设施与活动。

核心区面积4623.3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7%。位于保护区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12°01′06″-112°06′58″,北纬36°33′57″-36°42′33″。该区域油松集中分布区,区内油松面积2346.0 hm2,占核心区总面积的50.7%;区内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是褐马鸡等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主要区域。褐马鸡在本区栖息地7处,数量120只左右;金钱豹本区栖息地4处,种群数量正在监测统计中。

核心区四至界限为:东至王坪大梁、北得占一带,南至古县水眼沟一带,西至黑峪大梁、第一川大梁一带,北至孔房峪一带。

核心区中国有面积3300.9 hm2,占核心区面积的71.4%;集体面积1322.4 hm2,占核心区面积的28.6%。植被类型主要为油松林、落叶松林、山杨林、白桦林、辽东栎林,以及油松与白桦、山杨、辽东栎等的混交林,连翘灌丛、沙棘灌丛以及荆条灌丛。分布有角盘兰、二叶兰等兰科植物,以及刺五加、胡桃楸、等珍稀植物及褐马鸡、黑鹳、金钱豹、金雕等珍稀动物。

(2)缓冲区

缓冲区是为有效保护核心区,在核心区外围区划出一定宽度的森林和林地地带区域。缓冲区的作用主要是缓解或减少保护区周边林区生产经营活动对核心区的影响,防止核心区受外界人为破坏,禁止狩猎和经营性采伐,也不能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但可在不破坏其森林植被群落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有组织的科学研究观测、科学考察活动。

缓冲区面积2204.7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1.8%,为环绕核心区外围的带状地域。其内围为核心区界,外围四至界限:东至灵空山林场、韩洪川、五龙川、五龙池一带,南至南山庄一带,西至第一川、野峪一带,北至安家庄一带。缓冲区是核心区和实验区的过渡地段,根据地形、不同区域内动物的情况确定缓冲区域的宽窄度。地理坐标:东经112°0′50″-112°07′13″,北纬36°34′14″-36°42′43″。

缓冲区中国有面积1169.0 hm2,占缓冲区面积的53.0%;集体面积1035.7hm2,占缓冲区面积的47.0%。其中油松面积1059.5 hm2,占缓冲区总面积的48.1%。植被类型主要为油松林、落叶松林、山杨林、白桦林、辽东栎林,以及油松与白桦、山杨、辽东栎等的混交林,连翘灌丛、沙棘灌丛以及荆条灌丛。分布有角盘兰、二叶兰等兰科植物,以及刺五加、胡桃楸等珍稀植物及褐马鸡、黑鹳、金钱豹、金雕等珍稀动物。

(3)实验区

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在保护区管理局的统一组织下,可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也可以适度开展林木与林下植物、生态旅游等多种经营生产活动。

实验区面积3288.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5%。实验区为位于缓冲区外围的相互分割的地域,内围与缓冲外围区界为邻,外围以保护区区界为限。四至界限:东至高疙瘩--康家洼---五龙池--前老庄子大梁一带,南至古县党家山--大野--马莲滩一带,西至马莲滩--第一川--黑峪大梁一带,北至石板店--安家庄大梁一带。

实验区主要植被为油松林,混夹有耕地、民居等,是保护区内社区农民从事农业、林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地域。地理坐标:东径111°59′27″-112°07′48″,北纬36°33′28″-36°42′52″。

实验区中国有面积1871.8 hm2,占实验区面积的56.9%;集体面积1417.0 hm2,占实验区面积的43.1%。其中油松面积1366.9 hm2,占实验区总面积的41.6%。

根据保护区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保护对象的空间分布、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同时兼顾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将保护区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各功能分区力求规整,且有整体性和连续性。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39″-111°26′30″,北纬38°10′03″-38°24′05″。南北长约26km,东西宽24km,全境面积24415.4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0728.02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3.94%,缓冲区面积6718.20 hm2,占23.42%,实验区面积7969.18 hm2,占32.64%。植被类型主要为油松林、落叶松林、山杨林、白桦林、辽东栎林,以及油松与白桦、山杨、辽东栎等的混交林,连翘灌丛、沙棘灌丛以及草丛及农田组成。主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调查研究,为高校师生提供教学、学习、参观、考察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繁育、驯化、培育等,是加强资源合理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2.1.5社会概况

1)行政区域

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太岳山脉中段深山腹地,沁源县西部、古县北部。行政区域分属2个县、3个乡(镇)的5个村庄,即沁源县灵空山镇3个村(五龙川、第一川、黑峪)、韩洪乡1个村(刁王坪)和古县北平镇1个村(党家山)。保护区管理局机关现位于山西省沁源县郭道镇,临时借用原太岳林局机关办公场所(现为太岳林局森林消防专业队办公场所),建筑面积约1200 m2。保护区管理局机关拟设在沁源县县城所在地--沁河镇。

(2)人口

保护区所在村庄受当地政府管辖,现有农户486户,人口1883人,农村劳动力168人,居民均为汉族。区内常住人口456人,人口密度为4.5人/Km2。保护区内的人口分布中,缓冲区人口65人,实验区人口400人。因村内年青人出外打工或就业、孩子县城读书等原因,现区内人员多为年老体弱者。保护区地处喀斯特山区,耕地少,生活条件较差,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业,主要农作物有土豆、莜麦、大碗豆等。牛80余头,羊1500余只。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18元。

周边社区(3个乡镇)共有52个村,9254户,20021人,全部为汉族,其中农村劳动力9830人。

(3)交通、通讯和电力

保护区内交通、通信较为便利。区内有干线林道(水泥硬化)2条,蜿蜒贯穿其间,是上世纪60至70年代为林业生产而建设的,其中五龙川--七里峪,全长7.0 km;好模望--石板店全长7.3 km;简易林道15.5 km;护林巡护便道63.4 km,摩托车可通行,但因缺乏养护,护林便道崎岖不平。

保护区移动信号覆盖大部分区域,与外部的通讯比较方便,已接通了程控电话和农村小灵通,可及时与周边的县乡和大部分行政村进行通讯联系。

保护区机关在沁源县城,供水供电有保障;保护区所在地电力资源稳定,能满足保护区的生活工作需要。动物救护站所在的村有50kV供电线路和专用变压器;接通了从村到保护站30kV的输电线路,且在北山安装了50kVA变压器台,满足了保护站的用电需要。

4)土地权属

保护区总面积10116.8hm2,其中国有林地6341.7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7%;集体土地3775.1hm2,占37.3%。

保护区的集体土地属灵空山镇、韩洪乡及北平镇的5个行政村所有。其中林地2143hm2,非林地760.4hm2。保护区与有关乡政府建立了共管委员会,与有关村委会签订了《委托保护管理协议书》保护管理协议,其土地及森林资源由保护区进行保护管理。

保护区边界清楚,无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5)土地现状及利用结构

保护区总面积10116.8hm2,其中林地面积9354.8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2.47%,非林地762hm2,占7.53%。在林地中,有林地面积8125.5hm2,占林地面积的86.86%;疏林地183.7hm2,占1.96%;灌木林地172.2hm2,占1.84%;宜林地873.4hm2,占9.34%。

保护区内有耕地69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86%;特用地19.1,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19%;滩涂地48.9,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48%;

(6)地方经济

保护区所在的沁源县2013年GDP值为546207万元,人均GDP值为33693元,财政总收入200503万元,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250元。古县2013年GDP值为426089万元,人均GDP值为47710元,财政总收入100500万元,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320元。

(7)社区发展

社区建设滞后、生产技术落后已成为阻碍保护区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加大社区共建、共管力度,促进社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是保护区今后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8)社区教育

由于保护区地处山区,保护区内与周边社区整体上办学条件较差,在乡政府所在地设有中学,在区内也仅在第一川村设有小学一所。由于受自然条件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占总人口的20%;初中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3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40%,文盲占10%,文化教育事业较为落后;加上社区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社区劳动力主要依靠从事农林产业生产和外出劳务工来维持生活,或出于半失业状态,劳动就业机会少。区内只在乡政府所在地设有医疗所,村内没有医疗条件。近年来已有部分农户自动迁出保护区。

2.2保护区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2.2.1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情况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经过机构改革和不断完善,现已基本形成结构较合理,功能较齐全的管理机构,具备一定的组织、科研、管理能力。

管理机构全称为“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构规格为副处级建制。机构批准编制63人,目前在职人员61人。在职人员中,管理人员18人,科研技术人员6人,辅助人员11人、派出所3人、管护人员23人。

保护区下设办公室、资源室、科研室、财务室和派出所。在全区范围内设有3个保护站、即北山保护站、党家山保护站、黑峪保护站。

2.2.2资产规模和财务收支情况

(1)资产规模

保护区现有资产2649609.39元,其中固定资产838207元,占总资产的31.64%,该资产包括管护站、点等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通讯设备;林木资产1345681.5元,占总资产的50.78%,存货318190.8元,占总资产的12.01%。

2)财务收支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近几年的财务收入主要依靠是上级财政拔款,拔款的项目主要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事业费,主要用于职工工资和事业费的开支,2012年为45万元、2013年为43.92万元;另外一项大的财务收入为省级生态效益补偿基金,2012年为40.4万元、2013年为37.2万元,主要用于职工工资的支出;另有转制补贴资金、封山育林经费、世行造林项目费、燃油补贴费等专项费用。

作为新建立的国家级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下拨补助资金,全部用于调查监测和保护工作。

2.2.3经费保障情况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日常运行经费,除职工工资及公务费外,其他费用均为项目建设费用。职工工资这一块,现在受益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及生态补偿项目,基本上有保证。公务费这一块,只有天然林保护森管事业费这一项来源,而且数额较小,公务经费保障度不高。

 

3保护区现状评估

 

3.1保护区保护价值及示范效应

1)太岳山是连接吕梁山和太行山的山体走廊,生态地位极其特殊

吕梁山、太岳山和太行山是连接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纽带,地处我国重要的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是华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道,自然形成的三条重要生态屏障,不仅对于维护山西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维护华北乃至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太岳山山脉的介休的绵山(海拔2405 m)、灵石的石膏山(海拔2532 m),沁源的灵空山(海拔2056 m),山林茂密,风景幽美,寺院点缀于林海之中。晋城市所辖沁水县境内之宇峻山、柏尖山、大尖山、岳神山等皆属太岳山脉。太岳山、太行山、吕梁山是三条平行的山脉,而太岳山并行在太行山、吕梁山之间,是连接吕梁山和太行山的山体走廊,生态地位极其特殊,这种过渡性走廊在自然、环境、生态中的地位极为特殊,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该保护区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高层团状和片状分布的乔木以油松林、辽东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鹅耳枥林、栓皮栎林、橿子栎林为主,灌木种类丰富,以绣线菊、黄刺玫、荆条、酸枣、黄栌和野皂角较为常见。植物群落交错现象明显,从而形成了动物种类较多,生物多样性组成丰富的特点。灵空山保护区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反映了华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据山西大学等单位的科学考察,保护区共有高等植物3门109科427属849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下同),其中蕨类植物共14科19属32种;种子植物共95科408属816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4属6种,分别占山西省裸子植物科、属、种的28.6%,30.8%,24.0%;被子植物93科404属811种,占山西省被子植物科、属、种的65.5%,47.9%,35.8%,植物资源在同类地域是极为丰富的。其中水曲柳、野大豆是1999年8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濒危种。另外,保护区还生有刺楸等,山西省属珍贵植物种。由于太岳山地处我国暖温带上,尽管植被状况良好,但其脆弱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保护好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意义重大。

2)太岳山是华北地区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油松林、辽东栎林的中心分布区域

温带地区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最为重要的地理区域,该地区的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大植被类型,在我国温带地区最具代表性、分布最为广泛的就是油松林和辽东栎林两大植被类型。油松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区的代表性树种,山西太岳山地区是我国油松的典型分布区之一,1979年中国自然保护区科考专家、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宋朝枢(1929-2005)将其称为“油松之乡”,在林区腹地保护区所属范围内的麻池背有全山西省最好的天然油松林,总面积20 hm2的油松天然林,林龄75年,亩株数47株,平均胸径30cm,平均树高19 m,林分活立木蓄积量每亩26 m³,是国内保存最完好、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的油松天然林分。生长于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圣寿寺有全国最大的单株油松“九杆旗”,树高45 m,胸径1.57 m,单株蓄积48.6 m³,树龄630余年,有“油松之王”的美誉。

太岳山林区尤其是灵空山区域的油松林、辽东栎林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对于改善太岳山区域的小气候和维持我国华北山区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华北山区油松林、辽东栎林的可持续经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太岳山地区没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太岳山是沁河源头,具有重要的水源林涵养价值

山西省的第二大河流为沁河,发源于沁源县太岳山脉东麓,沁源因此而得名。沁河流域东部以太行山与浊漳河分水,西部与汾河为邻,南面为蟒河及黄河北岸诸小支流,流域面积13532 km2,其中山西省境12304 km2,河南省境1228 km2

太岳林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复杂,年均降水量约650 mm,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但在灵空山自然保护区1万hm2区域的集雨区范围内竟然没有一条较大的地面河,这个现象说明该区域有一个巨大的地下水系统(或者暗河),可能是太岳山地上森林植被生长旺盛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现象值得认真研究。而建设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区维护生态安全最根本性的工作,不仅对于维护华北山区油松林、辽东栎林天然林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保护地下水系统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4)太岳山是重要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连接吕梁、太行二山的生态廊道

太岳山林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也为许多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加之山西省地处世界候鸟八大迁徙通道的东亚--澳洲迁徙通道上,林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太岳山林区管理局调查,林区有野生动物有215种,其中兽类34种、鸟类16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褐马鸡、黑鹳、金雕、金钱豹、原麝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苍鹰、雀鹰、普通雕鸮、纵纹腹小鸮、林麝等27种。尤其是2002年、2009年在省级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先后发现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野生黑鹳、褐马鸡种群具有重大意义。黑鹳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展览价值,由于近年数量急剧减少,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在全国现仅存两千余只。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1984年山西省将褐马鸡定为省鸟,国际上有“东方宝石”的美誉,过去认为野生褐马鸡在我国存量不多,除吕梁山的关帝、管涔山林区少有分布外,仅有河北省的小五台山林区内有分布,而在山西省境内野生褐马鸡不足万只。金钱豹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全国广泛分布,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栖息地在不断缩小和破碎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由于金钱豹属于大型兽类,在生态食物链中处于顶端,对栖息环境要求较高,当前由于适宜其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有限,加上一些适宜于金钱豹捕获的野生动物食源不足,其生存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开展金钱豹保护工程,拯救这一濒危物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灵空山是太岳山区植物资源最为丰富,自然植被保存最为完好,天然油松林和辽东栎林最为集中的地域,是太岳山森林质量最为完好的区域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最有效措施。针对太岳林区的实际,必须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法,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进行重点保护,而灵空山区域森林覆盖率达80.3%以上,主要包括灵空山林场和灵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山势险峻,沟谷交错,森林茂密,整个地形东、北、西三面高,南面低,呈簸箕状。该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森林组成是以油松林、辽东栎林为主的植被类型,享有“油松之乡”美誉,是太岳山林区的核心区域和生态保存较好的地方,已有良好的保护基础,具有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条件,以灵空山森林为核心区域进行重点保护。

加快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发展,扩大生态保护范围,是改善山西乃至华北生态环境的大局要求,但保护区面积过小,区划不够科学都已不适应太岳林区发展的实际。

(6)灵空山拥有极具价值的风景旅游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

灵空山虽然偏僻,地居太岳山脉的极深处,但它北通灵石,南连岳阳(即今古县),西达霍州,东走沁源县城,历史上四向均有山路相接,加上唐末五代以后它的名声越来越大,朝山者络绎不绝。作为名山,灵空山的山川林海景致,从古至今堪称绝佳。

3.2现有能力状况

3.2.1现有管护设施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各类基础设施:管理办公用房794m2,其中管理局机关用房(太岳林局旧址)约1200m2,保护区下设基层保护管理站3处(北山、党家山、黑峪),林区派出所1个。总建筑面积500 m2。北山保护管理站和林区派出所一起办公,为二层楼房,建筑面积300 m2;党家山保护管理站为临时租用一排5间平房,建筑面积90 m2;五龙川保护管理站为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10 m2。防火巡护道路及防火巡护步道虽有,但均属于过去的老林道或采伐期的集材道、村民放羊走的羊肠小道等,通行条件非常差。多数路段已被雨水冲毁或因天然林保护限采后重新被野草覆盖。

其余基础设施为一些设备,如电脑、电视、电话、打印机、车辆、灭火器材等,设备的性能都已落后或损毁。

3.2.2现有管理能力

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在山西省林业厅和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保护区全体职工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在资源保护和本底调查等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保护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

(1)建立了保护区管理机构

1993年建立太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管理体制,制定了室、站、所、点一系列详细的工作制度。在人员管理中建立了人才激励机制,实行定岗、定编、定职责,建立健全了各项岗位责任制,大力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聘请专职管护和兼职管护员,建立管护员考核制度、管理站例会制度、管护员岗位职责、管护员培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管护员巡山制度等。从管理局局长到各护林员、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岗位目标和奖惩规定,并严格执行。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均有章可循,职工日常管理到位,收入稳步提高,对管理人员和职工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此外,保护区还与有关部门成立了联合管护委员会。保护区与社区居民关系融洽,形成了保护区与社区共管共建的良好局面。

(2)加强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依据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得到了深入贯彻执行,使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治理的轨道,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迄今为止,保护区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和大的有害生物危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保护区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有:

①加强巡护。配备了专职管护人员护林巡护;

②封山育林。大力实行封山育林,逐年扩大封育面积,同时加大造林面积,使保护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③加强宣传。在交通要道口设立了数处宣传标牌,开展与林地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④法律法规建设。开展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乱挖乱采野生植物的不法行为,使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正规。

(3)进行了科学考察及其它科学研究

保护区依托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了相应的科研工作,进行了重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重点动物资源调查、湿地动植物资源调查、植被调查、植物培育等;聘请山西大学对保护区的自然地理、植被分布、珍稀植物、野生动物等进行了综合考察。

 

4上期资金使用情况及取得成效

 

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12月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请了2015年补助资金200万元,完成项目情况如下:褐马鸡专项调查已完成部分外业调查;保护区的地理信息系统正在积极建设中;巡护道路维护已购买了建筑材料。

2015年补助资金各项目的实施使保护区的保护和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维护区域资源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5利用补助资金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5.1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是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做好其保护工作是保护区的主要责任之一。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项目主要对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各物种的种群数量、种群分布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完成《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著作的出版。

5.2褐马鸡种群(DNA)遗传结构研究

近年来,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的种群数量得到了快速增长,分布面积有了极大的扩充。2015年,保护区对褐马鸡的种群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确定了保护区内褐马鸡的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及分布面积。

为了进一步研究保护区内褐马鸡的种群结构、生境利用,针对性提出保护区内褐马鸡的保护措施,使褐马鸡自然种群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拟对保护区内的褐马鸡种群进行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地理性的研究,检验保护区内的褐马鸡与其他地域种群遗传结构差异的显著性。本项研究将为最终阐明山西省褐马鸡的种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和技术储备。

5.3固定样线、样地连续监测

2014年保护区开展了固定样地样线的监测工作,2016年继续对固定样线、样地进行监测,监测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群状况和现有资源分布,为保护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固定样地样线的连续监测,调查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适生环境、生长状况,受人为活动破坏情况等,为科学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5.4门户网站建设

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至今,尚未建设门户网站。保护区的门户网站的建设是树立保护区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门户网站的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的了解保护区的有关政策和动态信息,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5.5投食点建设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暖温带地区,冬季寒冷且时间较长,野生动物在冬季的食物条件较差,存活率较低。针对上述情况在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建立投食点1处,投食点内主要进行野生动物食物的储存。每年冬季,由保护区管理人员在野生动物出现频次较高的区域进行投食,提高野生动物的越冬存活率。

5.6房屋修缮及保护设施设备常规维护

保护区房屋破旧,需要进行修缮。对保护区的保护、监测、管理等相关的设施设备进行常规的维护,包括保护站的维修、水暖管网的维修维护等。

5.7保护管理设施设备建设项目

新装2套由低照度摄像机、特制镜头、数字可变云台、无线传输模块、数字录像监控系统等组成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中转站,利用微波将视频信号直接传输到保护区机关视频监控室。

5.8珍稀野生动物救助

每年对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救助,包括人工饲养、医疗等措施。

 

6项目建设方案

 

6.1建设依据

(1)国家林业局司局函护自函【2012】87号《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关于做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2)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财农【2009】290号《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3)《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4)《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对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申报的有关要求》;

(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

(6)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3】1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布山西灵空山等23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11)《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2)《山西省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

(13)《山西太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14)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

(15)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标准;

(16)林计发【2006】156号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和《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试行)的通知;

(17)林护发(2000)131号《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

(18)林计财规字(2000)64号《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

(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

6.2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关于做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该项目的建设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状为基础,按照更好、更快、更高的标准,安排各项目。通过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主要保护对象监测、公众教育体系等项目的实施,提高保护区的监测能力、管理水平、宣教手段,使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得以维系与发展,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该项目的实施以提高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能力和科研监测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倡导他们爱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更好地发挥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示范作用。

6.3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

6.3.1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

通过对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进行系统的调查,全面掌握区域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现状,撰写《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报告》,建立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

项目内容包括:

主要采用样线法、样方法、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法对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建立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对当前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提出保护对策,研究相应的干扰因子,以及如何利用生物资源进行持续利用,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手段。根据调查研究,撰写成果《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报告》。

1、样线法

依据国家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的相关文件,样线法调查中根据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面积,按照5%的抽样强度内保护区抽取20条样线进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调查。

根据生境类型和地形设置样线,各样线互不重叠。每条样线长度3 - 6 km,若因地形限制,样线长度不应小于1 km,观测时行进速度通常为1.5 - 3 km/h。调查过程中记录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出现频次、发现地点等信息。

2、样方法

样方法与样线法同步进行,主要用于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调查。在样线法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在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区域做样方调查。

通过设置典型样方调查珍稀濒危植物所在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物种的数量组成。乔木群落取样的单个样方面积设为10×10 m2,灌木植被的单个样方面积为5×5 m2,在每个灌木样方的左下角上设置1×1 m2的草本样方一个;对乔木群落样方内的乔木进行每木调查,记录种名、胸径、树高、冠幅(长、宽)等基本数据;每个乔木样地划分为4个5×5m2的样方为灌木样方,对灌木进行调查时,记录种名、高度、盖度等信息。在每个灌木样方的左下角位置设置1×1 m2的草本样方1个,记录样方内的草本植物的名称、盖度、高度等。同时记录各样方的海拔、坡向、坡度及土壤类型和人为活动及其影响等环境因子。

对易于识别的广布种,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野外记录及数码拍照的方法;其余植物则采集标本及拍摄照片,带回室内研究鉴定。调查时应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其生长区域的生境类型进行详细记录。

3、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法

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法主要用于数量稀少、活动规律特殊、在野外很难见到其踪迹或活动痕迹的物种(如金钱豹、原麝等)的调查。本次调查中将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划分4km²调查样区44处(2km×2km正方形样区),去除15块保护区边界部分不足1km²的样区,本次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调查样区共计30处。

本项目在每一处2km×2km调查样区内布设至少2台红外线自动数码照相机,共使用红外线自动数码照相机不少于60台。

通过样线法在调查样区内勘察地形,甄选红外线自动数码照相机安装地点。在调查小区内布设自动照相机时,每一调查样区内选择一处监测点,每一监测点相机数量不少于2台。考虑相机均匀布设原则,两个样区间相机监测点位置尽量处于1.75-2.15公里。所有布设的红外线相机同一时间节点连续有效拍摄时间不少于90天。

6.3.2褐马鸡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2015年,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的种群数量及分布进行了专项调查,为了进一步研究保护区内褐马鸡的种群结构,针对性提出保护区内褐马鸡的保护措施,使褐马鸡自然种群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2016年保护区计划对褐马鸡种群进行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地理性的研究,检验保护区内的褐马鸡与其他地域种群遗传结构差异的显著性。项目完成之后,撰写《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遗传结构研究报告》。

项目内容包括:

在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分布的关键地区及红腹锦鸡分布的其他地域取样。在不同地点采集50只个体的受精卵,作为基因组DNA来源。将采到的受精卵专人送往太原动物园进行孵化培育。在野外,将所有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数据表上,包括日期、采集者姓名、GPS坐标、生境条件和其他相关信息。待褐马鸡个体成熟后采血取样,获得每只褐马鸡DNA。然后将它们送到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与山西沃成生态环境研究所共建分子生态学实验室进行DNA分析。

完成褐马鸡种群mtDNA的控制区序列分析、ISSR遗传多态性分析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构建褐马鸡种群的系统树,阐明褐马鸡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和各地理单元的相关性,在基因分子水平上揭示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濒危机制。

依据褐马鸡分布地的地质环境和气候变迁史,结合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分析褐马鸡种群的发生起源和扩张事件,从宏观的角度探索褐马鸡种群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生物学原因。

6.3.3固定样线、样地连续监测

固定样地主要监测植物的密度、盖度、生物量、频度和动物数量等。固定样线主要监测动植物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生境类型等;动物出现频度、个体分布垂直变化、种群垂直变化趋势等。

监测内容包括:

固定样地样线的监测工作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其连续性,保护区曾进行了固定样地样线的调查工作,2016年保护区拟在布设好的样地和样线区域继续监测和调查,形成一套连续有效的调查监测体系,逐步掌握灵空山的动植物资源变化情况,为保护区监测和保护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6.3.4门户网站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门户网站的建设内容为建立“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门户网站1处,网站的内容主要包括单位介绍、管理机构、成果展示、图片库等模块,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保护区的工作,树立保护区的良好形象。

6.3.5保护管理设施设备建设项目

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投资60万元。新装2套由低照度摄像机、特制镜头、数字可变云台、无线传输模块、数字录像监控系统等组成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中转站,利用微波将视频信号直接传输到保护区机关视频监控室。购置安装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2套,30万元/套。

6.3.6房屋修缮及设施设备常规维护

保护区房屋破旧,需要进行修缮。对保护区的保护、监测、管理等相关的设施设备进行常规的维护,包括保护站的维修、水暖管网的维修维护等。

6.3.7野生动物救助

雇佣5名劳务人员于冬春季食物短缺时,投食玉米、蔬菜、水果,补充动物食物不足的问题,对珍稀野生动物进行医疗救助。

6.4项目管理

6.4.1成立项目管理机构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徐峰局长,副组长:陈雄,成员由资源室、科研室、财务室、管护站相关人员组成。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协调、筹备等工作。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解决项目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指导、协调、监督、检查项目建设工作;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竣工验收制;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并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分阶段进行审计。

6.4.2项目计划管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资金安排等均应进行计划管理,尽量做到资金到位与工程进度同步,工程阶段性验收与工程进度同步等,使项目建设环环相扣,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情况下顺利进行。

6.4.3项目监督管理

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工程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建设质量考核。

1)坚持实行项目招投标制

各项工程由局项目办管理,做到工程项目公开、规格标准公开、投资公开、验收公开、付款公开,增强工程管理的透明度。在公开竞争的基础上,选择有施工经验、有信誉的投标者承揽工程,最后由项目办确定施工单位和个人,并签订施工合同,施工期间严格按合同办事,任何施工单位和个人,未经项目办许可,不准随意划定施工区域或变更设计,必须按工程设计施工,如确需变动必须在实施前由项目办报上级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变更,未经同意由施工单位擅自更改方案施工的不得付给工程费用,不听从安排的施工单位或个人可随时终止合同。

2)实行项目责任制

明确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责任书要确定各单项工程的投资额度、工程规模、技术标准、完成的数量、质量和工期等。不搞“半拉子”工程,不留投资缺口。

3)实行项目监理制度

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程监理组,负责工程实施中的材料、物资、工程质量的监督,按作业程序及时跟班到位进行监督检查,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得签字,并有权责令返工,向上级部门报告。

6.4.4项目资金管理

所有项目工程资金实行财务管理报帐制,进行资金核算监督,由保护区项目管理办公室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按项目安排,严禁挪作它用。工程项目按建设进度定期验收后按规定拨付。具体程序是: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工程进度先提出各项工程要求拨款的申请,然后由项目办审核同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根据资金到位情况,按要求进行分期拨付。项目办要定期组织审计部门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和审计,严格财务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有关责任人要视情节严肃处理。

6.4.5项目档案管理

在项目建设期间,对所有建设项目按工程类别建立管理档案,从工程的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建设标准、招投标情况、施工单位的确定、建设进度、质量跟踪、资金使用情况、竣工验收、项目的运行管理等情况均应清楚、实事求是的记录在案,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不出现漏洞,以免给国家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6.4.6项目运行管理

项目建设完成及竣工验收后,涉及到一些仪器设备、系统软件的运行与维护、监测数据的连续采集等事项。因此,保护区管理局在项目竣工后,要及时制定合理的运行管理措施,对监测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对系统软件进行及时更新与升级,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收集和整理入库,使项目的建设成效高质量服务于保护区的管理需要。

6.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该项目建设期1年,根据投资和建设工程时序性的要求,对项目综合实施进度进行安排。

首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审批、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批、施工图设计、急需设备的采购,并启动部分工程。

其次,全面完成各项目建设;

第三,竣工验收。建设项目完工后,由施工单位及时向主管单位和工程监理部门递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申请验收

 

7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7.1投资预算

7.1.1预算说明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建设项目投资预算的确定,主要是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同类保护区及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现行设备价格、专家使用费用、人工费等,拟定了该项目建设投资预算的综合造价。

7.1.2预算依据

1)《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的主要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2)山西省《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3)山西省《建筑安装工程材料预算价格》;

4)交通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5)国家计委计价格【1999】1283号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6)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工程勘测设计收费管理规定》;

7)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工程建设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

(8)财农【2015】81号《财政部关于拨付2015年林业补助资金的通知》

9)拟建项目的工程量和规定投资标准;

10)设备、仪器及部分材料价格按市场询价考虑;

11)运杂费直接计入材料、设备中。

7.1.3投资预算

项目建设预算总投资300万元。其中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100万元,占预算总投资的33.4%;褐马鸡遗传多样性研究60万元,占预算总投资的20%;固定样地样线监测30万元,占预算总投资的10%;门户网站10万元,占预算总投资的3.3%;保护管理设施设备60万元,占预算总投资的20%;房屋修缮与设施设备常规维护30万元,占预算总投资的10%。野生动物救助10万元,占预算总投资的3.3%。

7.2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共需投资30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林业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予以资助。

 

8项目建设成效评价

 

项目的建设可以较好地解决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1)通过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的调查研究,为保护区内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扩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及栖息地面积。

(2)通过褐马鸡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褐马鸡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地理性,检验保护区内的褐马鸡种群与其他地域种群遗传结构的差异性。

(3)通过对固定样地样线内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调查监测,掌握固定样地样线中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现状,了解固定样地样线中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变动情况,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4)通过门户网站的建设可以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倡导他们爱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更好地发挥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同时树立保护区良好的形象。

(5)通过对野生动物救助,可以极大野生动物的冬季存活率,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